定向演化(Directed Evolution)是一個讓合成生物學家著迷的技術,這個概念在2018年榮獲諾貝爾獎,實驗內容是使用嗜菌體表達無數種枯草桿菌蛋白酶變體,再以有機溶劑篩選,挑出適者生存的變體,再次變異及表達,經過多輪的汰選後,產生能夠在有機溶劑中保持活性的枯草桿菌蛋白酶。如今這個技術也以不同的方式,成功在無細胞系統中執行。
-
-
-
-
還記得大學的生化課本介紹,所謂酵素就是降低反應活化能的分子,能夠讓原本正常條件下無法自然發生的反應,在細胞內自發或者耗能進行。酵素在細胞內就像工廠裡面的工人,各司其職負責細胞需要的產物生成或降解,而且不同類型的細胞就有不同的流水線配置,例如植物細胞可以透過一連串酵素的流水線配製,將二氧化碳固定轉化為葡萄糖或澱粉儲存;動物細胞可以利用葡萄糖為原料透過一系列酵素合成胺基酸。在合成生物學家眼中,如果將這些各有特長的酵素重組,就有可能生成任何想要的產物,或者用來分解特定的物質轉化為無害的分子。
-
無細胞蛋白質合成系統(Cell-Free Protein Synthesis System),又被稱為轉錄-轉譯系統(TX-TL System),最早是利用細胞裂解液為基底,再加入DNA模板、能量系統、tRNA、胺基酸及鹽類,在試管內完成轉錄及轉譯反應合成蛋白,這種方式只要先把細胞放大後,提前製備成為細胞裂解液保存於冰箱,就可以隨時拿出來合成蛋白。缺點是每批次的細胞裂解液成分略有不同,導致蛋白質合成效率不一致,而且細胞裂解液屬於複雜的混合物,難以對成分進行調整優化。因此科學家提出了以明確成分進行 …
-